这几天,多伦县诺尔镇新民村的马云平正在和妻子忙碌着平茬黄柳,准备进行灌木柳饲料加工。冬季的多伦诺尔到处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在诺尔镇新民村马云平的林地里各种树木成行整齐的排列着。满山翠绿的樟子松挺拔矗立,沙丘上方方正正的黄柳网格仿佛记录着他当年治沙的艰辛与努力,黄色的柠条花、粉色的杨柴花和各类野花竞相开放,杨树、柳树迎风摇曳。在这样一个山花烂漫、林丰草茂的生态绿洲,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荒漠,沙进人退,这里孕育着一段人与大自然抗争的传奇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治沙愚公马云平。
多伦县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县境内中北部地区分布着三条大沙带。每到春季大风刮来,黄沙漫漫,遮天蔽日,沙丘滚动。当地流传着猪上房,羊跳墙,小孩坐在房檐上,地不打粮,沙子埋房的顺口溜。2000年多伦县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拉开了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
现年59岁的马云平是多伦县诺尔镇新民村的农民,而马云平家正处于I沙带腹地。2000年县里号召个人搞五荒承包,可村里宣布政策后半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愿意承包。
看到家乡沙化日益严重,马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防沙治沙绿化家乡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油然而生。回家后他同妻子说了承包荒沙的计划,但遭到妻子的坚决反对,3000多亩荒沙就凭咱一家治理,孩子又小,需要吃多少苦、受多大累、投多少钱?你承包你自己干去吧,我绝对不去沙窝子里。这时很多村民也在指责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马云平并没有放弃治沙的念头,毅然地与村里签订下了3700亩的《荒沙荒地承包合同》。三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干事雷厉风行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
2000年春季马云平搬进了沙窝子里的简易房,吃住在荒山上,开始了他的治沙路,饿了啃一口馒头,渴了喝一口凉水。流动沙丘治理难度大,马云平先用割来的黄柳、杨树枝和农作物秸秆剁成一尺长的短棒,在流动沙丘上扦插网格沙障,再在网格内种上草籽,然后在沙带上种植柠条、黄柳、杨柴、沙蒿等防风固沙植物。
由于风沙大栽植黄柳沙障在春天里几乎被掩埋。埋了再栽,就这样,第一个沙丘治住了不再流动。妻子王常荣看到马云平一个人吃住在外很心疼。
到了夏季她又看到了裸露的沙丘长出了一些小树小草,也看到了治沙的一线希望,便搬进沙窝子一起和马云平治沙种树。马云平承包的荒沙荒地里有14个流动沙丘,面积约2100亩,他和家人用了5年时间使一个个流动沙丘变成了固定沙丘。
随着荒沙荒地的变绿,村里及周边村子的牲畜也都来啃食。于是马云平和妻子商量决定将家里的6头牛卖掉,又和亲戚朋友借一部分钱购置网围栏将承包的黄沙荒地围了起来,解决了管理难的突出问题。
从2006年开始,马云平和家人在沙地里陆续种植樟子松、杨树、榆树、山杏等树种。为保证造林成活率,治沙初期马云平赶着马车从2公里以外家里拉水,后来家里买了四轮车拉水,然后再由人工挑着水上沙丘浇灌每一棵树苗。马云平春夏秋三季植树,冬季修枝打杈,一年四季的劳作在林地里,他的汗水不知流在沙地里有多少。马云平这些年辛勤的努力虽然还没有收益,但看到满坡的绿树,心里便多了一份慰藉,毕竟付出了有了回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年到现在16年间,马云平治沙累计投入40多万元,共栽植樟子松1768亩,平均高度在3米多,有的生长到5米多,杨树630亩,榆树160亩,山杏130亩,黄柳、柠条、杨柴1012亩。马云平治沙工作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2007年县林业部门把他的3700亩荒沙造林纳入沙源治理工程予以补贴。
马云平作为一位农民,16年间他带领家人坚持不懈苦干实干,硬是让昔日的漫漫黄沙变成了一片绿洲。现在我自己感到非常自豪,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绿地,作为共产党员的退伍老兵,让荒沙变绿洲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我想干和愿意干的事业,马云平道出了他的人生理想。
现如今,马云平的三个儿子也陆续成家了。他和妻子又开始谋划着发展森林旅游农家乐和林下种养业,老马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憧憬。(特约记者左鸿飞)。
本文关键词:开运全站下载,开云·app(中国)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开运全站下载-www.kyn97.com